一、 主要防护等级划分体系
美国NIOSH标准 (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制定):
- N系列: 防护非油性颗粒物(如粉尘、花粉、细菌、病毒飞沫核)。N95是最常见的级别,表示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95%。
- R系列: 防护非油性及有限时间防护油性颗粒物(如油雾)。过滤效率同样有R95(≥95%)、R99(≥99%)、R100(≥99.97%)。
- P系列: 防护非油性及长时间防护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同样有P95、P99、P100。
- 关键点: N/R/P后面的数字代表最低过滤效率百分比。
中国GB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
- KN系列: 防护非油性颗粒物。KN95表示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95%。
- KP系列: 防护油性及非油性颗粒物。KP95表示对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95%。
- 关键点: KN/KP后面的数字代表最低过滤效率百分比。KN95在过滤效率上等同于美国的N95。
欧洲EN 149标准:
- FFP1: 最低过滤效率≥80% (对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
- FFP2: 最低过滤效率≥94% (对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大致相当于N95/KN95。
- FFP3: 最高过滤效率≥99% (对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大致相当于N99/KN99。
其他标准: 如澳大利亚AS/NZS 1716 (P1, P2, P3),韩国KMOEL (KF80, KF94, KF99)等。
二、 N95、KN95与外科口罩的技术差异解读
特性
N95 口罩 (美国NIOSH 42 CFR 84)
KN95 口罩 (中国GB 2626-2019)
医用外科口罩 (中国YY 0469-2011 / 美国ASTM F2100)
核心标准
NIOSH 42 CFR 84
GB 2626-2019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
YY 0469-2011 (中国) / ASTM F2100 (美国)
主要用途
颗粒物防护 (工业防尘、医疗防护)
颗粒物防护 (工业防尘、医疗防护)
医疗环境 (防液体喷溅、防生物污染)
防护对象
非油性颗粒物 (如粉尘、烟雾、微生物气溶胶、病毒飞沫核)
非油性颗粒物 (同N95)
细菌、飞沫 (较大颗粒)、
液体喷溅 (血液、体液)
过滤效率
≥95% (对0.3微米非油性颗粒物)
≥95% (对0.3微米非油性颗粒物)
细菌过滤效率 (BFE) ≥95%;
颗粒过滤效率 (PFE) 通常≥30% (对0.1微米颗粒,但各等级不同,高水平外科口罩PFE可≥95%)
密合性
要求极高。设计为紧密贴合面部,形成有效密封。需进行适合性检验。
要求高。设计为紧密贴合面部,形成有效密封。需进行适合性检验。
无严格密合要求。设计为宽松佩戴,主要依靠挂耳固定,面部存在明显缝隙。
结构特点
多层结构,核心是
高效静电熔喷布。通常有杯型、折叠型。鼻夹可塑性强。
多层结构,核心是
高效静电熔喷布。通常有杯型、折叠型。鼻夹可塑性强。
一般为三层结构:外层防水无纺布、中层熔喷布(过滤层)、内层吸湿无纺布。挂耳带,鼻夹可塑性通常弱于N95/KN95。
呼吸阻力
有明确的上限要求 (吸气阻力≤343 Pa),相对较高。
有明确的上限要求 (吸气阻力≤350 Pa),相对较高。
阻力相对较低,佩戴更舒适。
液体阻隔性
无强制要求。部分N95设计有防液体层,但非标准必需。
无强制要求。部分KN95设计有防液体层,但非标准必需。
核心要求之一。必须通过合成血液穿透测试 (通常要求承受80/120/160 mmHg压力不穿透)。
生物相容性/皮肤刺激性
无强制要求。
无强制要求。
有强制要求。材料需通过细胞毒性、皮肤刺激性等测试。
认证标识
必须有清晰的NIOSH认证标识 (如 TC-84A-XXXX)。
必须符合GB 2626-2019,有相应标识和执行标准号。
必须有“医用外科口罩”字样及相应执行标准号 (YY 0469-2011)。美国需符合ASTM F2100相应级别 (Level 1/2/3)。
适用场景
高风险医疗操作 (如插管、吸痰、气溶胶产生操作)。
接触高浓度粉尘/烟雾的工业环境。
* 空气传播疾病高发环境。
* 同N95,适用于中国标准下的高风险颗粒物防护场景。
一般医疗环境 (门诊、病房、普通手术)。
防止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微生物、体液交叉污染。
有液体喷溅风险的环境。
日常防护 (预防飞沫传播疾病)。
关键差异总结
过滤核心与目标:
- N95/KN95: 核心是高效过滤非油性颗粒物,尤其是极小的气溶胶颗粒 (如0.3微米)。它们依赖静电吸附和机械拦截来捕获微粒。对病毒飞沫核的防护效果最佳。
- 外科口罩: 核心是防液体喷溅和阻隔较大的飞沫/飞沫核、细菌。其熔喷布层也提供一定的颗粒过滤能力,但标准主要关注BFE和液体阻隔,PFE要求相对较低或不作为核心指标。主要防护飞沫传播。
密合性:
- N95/KN95: 必须与面部紧密贴合形成密封,这是其达到标称过滤效率的前提。泄漏是防护失效的主要原因。
- 外科口罩: 不要求也不设计为密封。佩戴时侧面和下方存在较大缝隙,吸入的空气大部分未经有效过滤就从缝隙进入。其防护主要依赖于阻挡佩戴者呼出的大飞沫和阻挡外部飞沫喷溅到佩戴者口鼻。
液体阻隔:
- N95/KN95: 液体阻隔不是其标准强制要求。虽然有些型号增加了防喷溅层,但并非所有N95/KN95都具备优秀的防液体能力。
- 外科口罩: 优秀的液体阻隔能力是其核心,专门设计用于医疗环境中防止血液、体液喷溅。
适用场景:
- N95/KN95: 高风险暴露环境 (高浓度气溶胶、空气传播疾病、严重空气污染/粉尘)。
- 外科口罩: 中低风险暴露环境 (一般医疗操作、预防飞沫传播疾病、日常防护、有液体喷溅风险)。
三、 如何选择?
- 需要最高级别的颗粒物防护(尤其是气溶胶)? 选择N95, KN95, FFP2 或更高级别口罩,并确保正确佩戴、通过适合性检验。
- 身处医疗环境,需要防血液/体液喷溅? 选择符合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
- 日常防护飞沫传播疾病(如流感、新冠)、在一般公共场所? 医用外科口罩通常是足够且更舒适的选择。KN95/N95也可提供更好防护,但需注意密合性和舒适性。
- 购买时务必认准:
- N95: NIOSH认证标识 (TC-84A-XXXX)。
- KN95: GB 2626-2019 标准。
- 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字样 + YY 0469-2011 标准 (中国) 或 ASTM F2100 Level 1/2/3 (美国)。
简单来说:N95和KN95在过滤非油性颗粒物(包括病毒气溶胶)的效率上是等效的,主要区别在于认证标准(美国vs中国)。它们与外科口罩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颗粒物过滤效率和面部密合性,后者则侧重于液体阻隔和阻挡飞沫,但密合性差。 根据具体风险选择最合适的口罩类型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