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下“安南草”。这个名字在植物学上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常常指代两种不同的植物,但都与“板蓝根”有关联。我们将聚焦于最常被称为“安南草”的植物,并从形态到环境进行详细解析。
“安南草”是一个地方性俗名,尤其在云南等地使用。它主要指的是:
板蓝(南板蓝根)
菘蓝(北板蓝根)
本次科普的核心对象是:板蓝(Baphicacanthus cusia),即南板蓝根,也就是最常指的安南草。
安南草(板蓝)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基部稍木质化。其形态特征如下:
茎:
叶:
花:
果实与种子:
根:
安南草(板蓝)是一种典型的喜温暖湿润气候的植物,对生长环境有特定要求:
气候:
土壤:
地形:
海拔:
分布范围(原生与栽培):
安南草(板蓝)全身是宝,具有多重价值:
药用价值(核心价值):
经济价值(染料):
生态价值:
安南草,主要指爵床科马蓝属的板蓝(Baphicacanthus cusia),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南板蓝根”的来源,也是传统天然靛蓝染料的原料。它形态独特(对生叶、淡紫色漏斗状花、圆柱形肉质根),喜温暖湿润、半阴、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其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茎叶可提取青黛入药或制靛蓝染料。了解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价值,有助于正确识别、利用和保护这一具有重要经济和文化意义的植物资源,同时避免与十字花科的菘蓝(北板蓝根)混淆。